西部新闻网: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:13259888867 总编信箱:xibuxinwen@qq.com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西部名人 > 文化名人 > 正文

【宝鸡当代最具影响力文化人物】著名编剧、市作协主席李广汉:一支“彩”笔炫动荧屏

www.xibuxinwen.com(2019-09-04)来源:宝鸡日报
 
  艺术简介
  李广汉,笔名李君,1956年生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宝鸡市作家协会主席。曾在《黄河》《莽原》《百花洲》《解放军文艺》《延河》《飞天》等杂志发表多篇小说。担任编剧的影视作品有《墓道》《把日子过好》《情暖万家》《雪浴昆仑》等。其中《情暖万家》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,获公安部第十一届金盾文化工程奖。担任编剧的电影《正月十五唱大戏》获第三届中国数字电影“百合奖”。
  著名编剧、市作协主席李广汉:
  一支“彩”笔炫动荧屏
  最初知道李广汉,是2011年3月,由他编剧的电视剧《情暖万家》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。后来才知道,其实早在《情暖万家》之前,由他编剧的《把日子过好》《墓道》等多部电视剧都登上了央视。
  此后,记者经常会在宝鸡一些文学活动交流的现场见到李广汉,他待人总是很亲切,微微的笑容很纯粹。
  不久前,他聊起影视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。他的创作故事,也如同用一杆多彩的笔,画出了荧屏上缤纷的炫动之姿!
  创作歌剧《新苗》崭露头角
  陕西很多作家的作品有着明显的“乡土”气息,当然,这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,故乡是作家的灵感源泉。李广汉的作品中也同样蕴含了浓浓的家乡情韵,但不同的是,他的作品更有“广度”!
  
  这一点,从他的多部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。这种“广度”,要从他的生活经历、创作经历说起。
  “抗日战争的时候,我爷爷那辈人从河南来到了宝鸡。居住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汉中路和建国路之间,我家就住在铁路南边,我从小便生活在那里。”李广汉慢慢回忆道:“后来我有些作品,比如小说《从洛杉矶到纽约的飞机》《白鼻子》《冥婚》《三花脸》等,都是写我们那里市民生活的作品。”
  
  中学毕业时,李广汉作为知青到凤县插队。因为父母都是教师,受家庭环境影响,他从小就喜欢文学。1976年,宝鸡市要举办戏剧调演,凤县文化馆就组织人来写剧本,李广汉第一部打响名声的作品就这样问世了。那是一部舞台歌剧的剧本,名为《新苗》。在市里演出后很是成功,随即又被选到省上演出。后来,《新苗》还发表在市文化馆主办的刊物《宝鸡文艺》上。
  李广汉为记者找出了珍藏多年的这本刊物,嫩绿色的“宝鸡文艺”四个字,如同他创作初始一般,都有着朝气蓬勃的颜色。
  他继续说到:“1977年,我当兵进入部队,依然坚持写作。有一篇小说《慈母心》在《解放军文艺》发表了。紧接着,我就复员了!复员后,《解放军文艺》杂志社才传来消息,想调我去兰州军区文工团,可还是迟了一步。”
  命运的安排总是很奇特的,或许那时如果继续留在部队,他不会有后来的影视剧本创作成绩。人生路口的转弯,总会有奇特的色彩。
  公安题材作品热播荧屏
  复员不久,李广汉先后在宝鸡市群众艺术馆、文艺创作研究室工作,这期间,他一直坚持小说创作。但是,理想有些“太骨感”!小说的创作,并没有取得他预期的成绩,可是,读书与坚持写作,却并没有因此停滞下来。最终,这份坚持,有了让人惊喜又意外的“转型”式发展。  
  新世纪之初,从宝鸡走出去的著名诗人商子秦找到李广汉,说有一部电视剧名为《黑白大搏斗》需要撰写解说词,邀请他去创作。
  这是一部公安题材的电视剧,李广汉的创作之路也由此转型为剧本等的相关创作。更重要的,他后来的多部作品,都深深烙上了“公安题材”印记。
  那次创作了解说词后,他结识了一位导演,一起去了北京,也结识了一些影视行业的人员,参与创作了被观众熟知的电视剧《绝胜天良》等,并逐渐开始创作自己的影视剧本。
  
  2006年,由他编剧的电视剧《墓道》,揭开了古老盗墓行业神秘的面纱,展开了一场反盗墓的斗争,更展开了一卷惊心动魄的刑侦、警匪故事。
  创作这部小说时,李广汉采访了改过自新后的盗墓贼,采访过公安局从事反盗墓刑侦工作的警察,还与历史文化学者进行多次沟通学习,了解关中地区的周、秦历史,以非常专业的态度完成了创作,最终搬上了荧屏。 
 
  2010年,由他编剧的电视剧《把日子过好》在央视首播。李广汉说:“因为这部剧,我认识了一个演员叫杨玉山。他说辽宁本溪有一个‘千名民警进万家’活动,他是本溪人,想做一个相关的影视作品,我就开始走访那里的公安干警,准备创作《情暖万家》……”
  
  “在本溪市,我参与了‘千名民警进万家’活动,这本身就是主旋律、暖人心的活动,就看怎么能写出来、写好了。我仔细看了他们提供的一些材料,看完材料后,觉得哪里‘有戏’就圈出来,圈了几十个地方。然后,就开始采访。”李广汉讲述着。
  这次采访经历了三个月时间,这期间,有不少难忘的故事。
  本溪本来就是一个山区市,有一次采访完以后,他们到傍晚才开车往回赶。
 
  《把日子过好》剧照
  李广汉回忆说:“我从没见过那么大的雪,开车走在山间崎岖的小路上,司机都害怕了,但是也必须往回赶,因为我们明天还有一个采访点。那一路,也没有什么住宿的地方,只能硬着头皮往回赶。”
  还有一次,他们到一个很偏远的乡镇派出所采访。到了一看,整个派出所只留了一个值班人员。一打听,原来其他民警全都去一户农民家的炕上办公了。为啥呢?因为派出所没有暖气,条件很艰苦,所以支付了费用后,民警们就到农民家去了。
  这部剧的主线是“追逃”,怎么把零散的素材串联起来,形成戏剧冲突明显,情节跌宕起伏,观众又喜爱的电视剧呢?  
  李广汉说:“这就要考虑把结构经营好了。我那时觉得,央视不少剧是很‘男性’的,就是男主角过于突出。而我想有所改变,最终整理出的主线人物,就是‘逃犯的妹妹’,这个女性人物也有原型的。这个冲突就是,逃犯的妹妹和派出所干警的恋爱关系。这是艺术的处理,现实故事是没有的。一边追逃她哥哥,一边和她谈恋爱,这肯定是个戏剧冲突,在这期间串联起民警如何解决群众的各种困难,整个结构就出来了。”
  
  《把日子过好》剧照
  就是这样一部主旋律题材的影视作品,又有很多暖心的故事,情节丰富,播出后颇受观众欢迎。
  2010年底,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想创作一部新疆部队解放阿里、新疆人建设阿里的电视剧。
  这是一个主旋律、大题材的作品!李广汉非常重视。
  采访持续一周,因为高原反应,他的身体受不住。晚上因为不适,总是睡不着,“睡着就憋醒,憋醒了又困,再睡着再憋醒”,最后,只好披着毛毯坐着。  
  一周采访时间,有四五天没睡觉,第二天还得坚持采访和写作。他们跑了南疆、北疆很多地方。为了采访先遣连的相关人员,他们又辗转去了甘肃、山西、湖北。
  这些苦没有“白吃”!
  不管写多大的历史题材,人物要集中,以小见大。
  《雪浴昆仑》剧照
  李广汉笔下的《雪浴昆仑》,写了一家人的故事,“车青云”“乔阿梅”一家两代人的情感纠葛、悲欢离合,这些人物也都有人物原型,或者是几个真实人物的艺术糅合。从他们身上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、二代人对党和国家的忠诚,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。2012年4月,《雪浴昆仑》在央视一套播出后,好评如潮!
  “走出去”后又回归故乡
  当时,电视剧《情暖万家》在央视播出时,最令宝鸡观众激动的,除了编剧是咱宝鸡人以外,片头曲、片尾曲以及插曲的词作者,也是咱宝鸡人!就是著名诗人、词作家白麟。
  
  《情暖万家》剧照
  说到这里,李广汉又谈起他201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《送懒婆》。“这部小说是上世纪90年代创作的,时隔多年才出版。这是以我在凤县当知青时的见闻创作的,反映了当地的民风民俗。”
  他继续谈到:“因为我觉得,宝鸡是一个移民城市,有我这样祖籍河南的人,还有三线建设时期来的上海人、东北人等。我想关注宝鸡的移民文化,写个长篇小说,比较集中的反映市民阶层文化。比如,河南人到哪个地方就像筷子一样扎到土里头也能发芽,筷子本身不可能成活,正是想表现那种坚韧和适应性,也有一种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。”
  
  同时,李广汉也谈到宝鸡的旅游文化发展。他说,近几年,有不少一部电视剧带“火”一个地方的现象,比如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带“火”了泾阳旅游;《琅琊榜》带“火”了琅琊,原本都没有琅琊这个地方,只有琅琊山,因为这部电视剧,所以才建了这个地方。
  “我与同行探讨过,宝鸡是否也可以如此?宝鸡有青铜文化。围绕青铜器,可以打造电视剧。我认为,电视剧比舞台剧更有传播性,一次性制作为成品,可以无数次播放,观众覆盖面更广。”
  回归本土,再次着笔脚下这方热土的著名作家,李广汉讲述了他的创作历程,记者感受到的,是一颗西府人的“赤子之心”,一份赤色情怀。 宝鸡日报全媒体记者 麻雪
编辑:西部新闻网宝鸡站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西部新闻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尽快处理。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,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。
推荐热点信息